1月14日下午,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,16名委员作大会发言。 省政协常委,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副主委、宁波市委会主委张立央代表社省委会作了题为《全面推进浙江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,加快打造全球领先高能级国际枢纽》的大会发言。 
张立央指出:伴随着信息化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“井喷式”发展,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的跨境电商,迎来了爆发式增长,推动了外贸高质量发展。 作为开放大省、跨境电商强省,我省跨境电商规模和海外仓数量分别占全国1/5和1/3,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:一是外贸主体转型不够充分。截至2024年6月,我省外贸经营主体海关备案数约20万家,跨境电子商务备案企业约1.14万家,但跨境电商平台备案企业数量仅1328家,远低于广东。二是国际物流协同有待加强。省内国际物流仍存在清关复杂、成本偏高、上特敏货难、退货处理难、综合物流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,导致跨境货物大量流失到上海、深圳等地。三是跨境金融保险支撑不足。跨境电商链路长、资产轻、运营重,难以满足银行、信保等机构风控要求,企业授信融资普遍困难。四是行业所需人才缺口较大。当前我省跨境电商领军型人才、复合技术型(管理)人才、专业实操型人才分别缺口5万、10万和50万人,影响业态模式创新。 张立央建议: 一、培育三类企业,促进特色产业带“抱团出海” 一是培育跨境电商应用企业。立足特色产业带,支持打造集平台资源、内容制作、直播带货、品牌培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“跨境+产业带”综合性基地,提升产业带企业跨境电商应用。 二是培育跨境电商服务企业。引进和培育包括各类代运营服务商、直播服务商、技术(AI、AR、VR、SaaS)服务商等专业服务机构,打造完善的服务生态。 三是培育跨境电商平台企业。支持跨境电商综合销售平台、SaaS独立站服务平台、跨境综合服务平台等发展,打造行业独角兽企业,加大产业的虹吸效应。 二、强化物流协同,构筑国内国际高效循环圈 一是发展多式联运。加快利用“水水联运”“铁水联运”“散改集”“箱式货运”等多式联运新型运输方式,提升国内物流时效和经济;适当放宽带电类、化妆类等特敏货物航空运输限定,探索特敏货物专线管理机制。 二是探索多样化清关。推广“保税前置仓+专线物流+海外仓”一体化模式,探索邮政航运、陆运报关便利化流程,拓展小包物流服务形式,提升国际物流时效性和经济性。 三是加强多关联动。拓宽俄罗斯、中东欧、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跨境电商转关通道,畅通转关路径。 四是优化海外仓布局应用。加快建立我省海外仓开放目录,优化传统和新兴市场布局,推动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内注册企业共享使用。 三、推动“四港”联动,构筑跨境电商产业大脑 一是强化数据开放共享合作。重点深化全省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合作共建和数据共享。 二是构建跨境电商产业大脑。以物流数据交互平台、“单一窗口”服务平台为基础,融合行业数据,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决策支持、市场预测、供应链管理等一站式服务。 三是建立企业风险评估模型。探索产业大脑与政府、金融机构端的数据共享机制,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针对跨境电商企业的金融产品。 四、实施“内培外引”,打造跨境电商人才高地 一是加强人才培育力度。建立跨境电商人才评价标准,鼓励校企合作,通过建立顶岗实训实习机制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等发现和培养人才。 二是加强国际人才合作。实施一体化人才引进、服务和评价制度,联合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,引进海外留学生、海外互联网从业者等适用人才。 三是鼓励跨境电商模式创新。推进AI、AR、VR等新技术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应用,对相关人才和项目纳入全省各市高端人才(团队)引进目录。
|